诚信指数 0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首页
企业介绍
资质荣誉
产品列表
商业信息
企业新闻
招聘信息
企业名片
客户留言
产品资料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一比多
行业信息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腾达装卸搬运有限公司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长三角大产业转移 1.4万亿闻香而来
发布日期:2011-07-07

去年8月末,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

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不仅明确了长三角区域范围扩大为上海、江苏、浙江一市两省,而且在国

家文件中提出了泛长三角概念,标志着安徽着力推进的泛长三角发展战略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

层面。

  

    去年11月,中国银监会常务副主席蒋定之、交通银行董事长胡怀邦、中国农业银行行长项俊波等“金融巨头”以及苏、浙、沪两省一市政府金融部门负责人与银监局高管们云集安徽合肥,共商金融合作与区域发展大计。 

    专家认为,在这样高规格的“金融巨头峰会”的背后,是金融危机加速了产业转移进程,而资

本追逐产业而来的身影。“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看,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

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估计将达到14000亿元。”上海市银监局局长阎庆民说。

  

    接受采访的安徽多位省市县领导表示,安徽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的恢复和增长,主要得益

于泛长三角发展战略实质性推动。随着安徽与江浙沪三地区域联合与分工日渐加深,其先发效应与

示范效应也将日益显现。  



    产业转移将成经济增长主线 



    “这对中西部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机遇”,安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自铎说。自2005年

以来,安徽已成为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地之一,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投资与产业转移资金已达

2500亿元。孙自铎判断,金融危机发生后,虽然来自长三角产业转移规模有所下降,但企业和民营

资本对安徽等内地的投资意愿有所增强。“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求长三角经济要从外向经济主导变为

以拓展内需为主导,同时长三角做大做强也需要更加广阔的腹地,安徽正在扮演这样一个角

色。” 


    “安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长三角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分工中去,建成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的试验区和示范区,为安徽崛起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安徽

省委书记王金山断然指出。  

    王金山认为,安徽与长三角地区的互补性很强。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安徽是条件的。应该

说,长三角的生产要素、环境容量、发展空间已经到达相当紧张的程度。而这些方面,安徽都有优

势。安徽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决定了长三角企业必然要向有利润空间的地方转移。“安徽关于设立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请示已获国务院批准,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规划编制,年内可望启

动建设。这将为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提供重要平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徽省发展改革

委员会副主任吴劲松透露。 



    据了解,国务院此次批复的安徽请示,确定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将由国家发

改委牵头编制,规划的范围包括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池州、宣城、滁州等9

市,国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2%左右,人口约1200万,占18%左右。 

 

    孙自铎说,假如说泛长三角的区域联合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打开了空间,产业转移将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线。 



    可望建成中国的区域金融市场

  

    在接待客商时,芜湖市市长杨敬农喜欢用“三小时交通圈”来界定芜湖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时

空距离。“三年之后,从芜湖坐高铁到上海只需2个多小时”。 

 

    自去年11月以来,根据铁道部与安徽省会商的结果,近两年内安徽将建5条高速铁路,铁路建

设总里程2千公里,总投资达3000亿元,此外,安徽目前确定的还有十一五投资800亿元,改善高速

公路网络;投资200亿元用于航道运输和港口建设。如此高强度、高密度、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

设,可以说在安徽历史上前所未有。 



    “作为四条高铁汇集的芜湖,已具备建成安徽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先行区和基本条件。完全可以

在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审计及咨询、人才服务的转移方面先行先试,”杨敬农对企业家们说。 

    杨敬农认为,国家有关部委大举投资安徽交通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长三角原定的“同城

化”交通网络正向包括安徽及江西部分地区在内的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方向扩展,这是一个具有

重要意义的转变。 



    交通的“无缝对接”,体现在区域内加强协调,共建铁路、公路、水路上。除长期受限于区域

协调的芜申运河已于去年12月动工建设外,今年3月10日,安徽与江苏交通部门已商定皖苏两省将

合作建设6条高速公路。其中高淳至芜湖高速公路已于去年底开工,剩余5条共建高速公路也基本确

定了开工“时间表”:溧水至马鞍山等4条高速力争年内开工建设,高淳至宣城高速计划明年动

工。安徽省还在高速公路江苏方向规划了17个出口,目前已建成5条高速公路的6个出口。省际间的

断头路现象可望消除。 

    在泛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加快建设的同时,泛长三角金融体系则在悄然破冰。“上海银监局

5000万元以上贷款企业信贷监测系统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底,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的异地

贷款余额为399.5亿元,其中对安徽的贷款占3.11%,而到2007年底,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6.01%。

目前这一比例仍在大幅度上升”。 



    有专家指出,如果能在提高区域内金融机构跨省业务经营的灵活性,建立区域内大额贷款风险

监管监测合作机制和国家重点工程信贷风险监管合作机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由苏、浙、沪、皖

三省一市组成的泛长三角地区将成为中国的区域金融市场。据上海银监局的监测,目前这一区

域其存款余额占全国比重接近25%,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超过27%。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志刚介绍说,“近年来,长三角地区银行纷纷落户安徽,上海浦

发银行分别在合肥、芜湖设立分行,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开始参股安徽中小金融机构,战略合作已

拉开序幕。近期,徽商银行南京分行获批,迈出了安徽金融机构走向长三角的重要一步。产业转移

带动金融合作趋势非常明显”。 

    对于将泛长三角地区建成中国的区域金融市场,中国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表示,“中国银

监会全力支持金融机构在泛长三角区域的合作与发展,支持苏、浙、沪地区符合条件的银行到安徽

设立网点,鼓励安徽农村金融机构引进长三角地区的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并以资本合作带动

技术合作。” 



    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 



    孙自铎表示,泛长三角区域合作并不是取代长三角经济,而是长三角经济的拓展与优化,从

“长三角时代”走向“泛长三角时代”,其内地动力还是长三角经济自身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

级。 



    深受沪皖两地关注的华谊集团的整体转移就是一例。2008年这个全国的煤化工企业投资70

亿元,在巢湖市建设无为化工产业基地。按照规划,华谊将在无为化工园规划建设23个项目,规划

总投资超过230亿元,相当于华谊目前在上海的总投资规模。但华谊无为产业基地的项目技术水平

尤其是节能、环保等环节均引进和自主开发了一大批新技术、新设备。安徽省发改委沈卫国主任认

为,华谊集团在皖江地区兴建化工产业园是上海对安徽进行整体产业转移的典型模式,这种整体转

移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和地方共同发展。 



    上海华谊产生的龙头效应远不仅于此。无为化工基地尚未建成,杜邦、巴斯夫、拜尔等世界知

名化工企业已开始与巢湖市联系,商谈建立合资企业事宜。安徽一批化工企业也在进行着产品的调

整和重组,在产业链上与之配套。 

 

    “现在的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而是在转移过程中又有产业层次的提升”,安徽省

的一位领导同志说,泛长三角经济不可能是原长三角经济结构的复制,而是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

结构调整,消除对土地、劳动力资源粗放式利用的发展瓶颈遇,形成新的发展优势。

  

    按照这一构想,去年11月,安徽正式启动了合(肥)芜(湖)蚌(埠)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建

设,推出的一整套举措涉及投融资体制、科技教育体制、人事分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行政管理

体制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等多个方面。安徽省政府还每年将安排5亿元合芜蚌试验区专项资金和1亿

元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安徽此举已酝酿很久,随着奇瑞、江淮、合力、淮南矿业集团的做大做

强,安徽省领导已迫切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主要力量。安徽力图在中部率先崛起,就

必须依靠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两个轮子驱动。 



    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强调,自主创新是开创安徽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必然选择。作为欠发达省

份,安徽唯有着力创新,才能奋起直追,这是安徽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经济发展保持较快速度,高新技术产业

产值连续五年增长30%以上,形成了以奇瑞轿车为代表的企业自主品牌创新,以合力叉车为代表的

产品自主创新,以马钢、海螺水泥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创新,以华东光电所为代表的军技民用创

新,以中国科学院物质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战略前沿自主创新等自主创新模式,初步走

出了具有安徽特色的自主创新路子。“现在的问题是怎样将自主创新由点到面的扩展开来,真正形

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区域”,王金山说。 

    实际上,近年来,在合芜蚌三市,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正水乳交融,汇为一体。比如合肥

现在已是国内家电巨头们的聚集之地,家电总产量已居全国第三位。在海尔、长虹、美的、格力等

企业的带动下,合肥原有创新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家电业的专利申请量已居全国前列。以奇瑞、

江淮汽车为代表的,通过自主创新而发展出来的龙头企业同时也发挥出对产业转移的“牵引力”。

芜湖现在已集聚了20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70%来自浙江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起来的淮南矿

业集团目前也与上海、浙江等地多家企业形成了联合体。 



    安徽的干部群众深信,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两篇大文章,安徽省力图在中部六省中率

先崛起就会有足够的动力。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腾达装卸搬运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张江高科路顾唐路路口   邮政编码:201203
联系人:蔡经理(广告勿扰)   电话:15800845835   手机:15800845835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